2022國際版權論壇舉辦期間,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國家版權局 供圖
民間文學藝術是在我國各族人民豐富多彩的生產生活中孕育積累、發展成長的文化瑰寶,廣泛流傳于祖國大地,口傳心授、世代傳承,形式多樣。千百年來,璀璨多姿的民間文藝作品遍布中華大地,像一顆顆火種,成為中華文化的鮮明標識和獨特基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讓民間文藝作品在傳承中得到更好的法律保護,在轉化與創新中呈現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版權界應當思考的深刻命題。
在近日召開的2022國際版權論壇之版權助力民間文藝保護與發展分論壇上,與會嘉賓聚焦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法律困境與解決路徑進行探討。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民間文藝作品進行更積極有效的保護已經勢在必行,且必須要結合我國已有的法律體系和制度背景進行分析與思考,唯有如此,才能讓民間文藝在傳承與發展中迸發出新的活力和價值。
期盼已久 民間文藝呼喚法律保護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通過民間文藝記錄生活、抒發情感、凝聚記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間文藝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實現了許多創造性的轉化成果。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義重大,但在推進保護的過程中也面臨著重重困難。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從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搶救和保護,版權保護更是協會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秘書長邱運華始終關注著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的進程。邱運華表示,我國的民間文藝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基本、最生動、最豐富的組成部分,印刻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和審美風范。但在一直以來的實踐中,隨意開發利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情況時有發生,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利用和保護產生的著作權糾紛并不少見。但是我國目前并無專門針對民間文學藝術的著作權專門保護辦法,民間文藝資源版權開發存在法律困境,有關于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問題的討論一直未曾停息。
《著作權法》明文規定保護民間文藝作品,其中第六條規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2014年,國家版權局發布《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盡管至今尚未出臺,但意見稿本身就對進一步推進民間文藝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吨R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加強遺傳資源、傳統知識、民間文藝等獲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建設,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搜集整理和轉化利用”。
“這些都這意味著國家正在進一步激活民間文藝的版權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表明了民間文藝版權保護作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已經進入了解答的倒計時?!鼻襁\華說。
對于我國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該以何種方式保護的問題,學界也非常關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教授胡開忠表示,民間文藝作品版權保護是落實相關法律規定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的現實需求,也是利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資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要求。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的背景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民間文藝的搜集、整理、傳承、利用、弘揚、發展等問題日益突出。
胡開忠進一步介紹,從實踐看,近年來我國發生了多起涉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糾紛案件,個別法院以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沒有出臺為由拒絕受理,但多數法院根據著作權原理審理了一批有影響的案件,如“烏蘇里船歌案”“千里走單騎案”“劉三姐案”等,合理協調了當事人的利益,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但也有一些判決引起了爭議。胡開忠也提到,在此期間,國家版權局一直在努力推進民間文學藝術保護條例的出臺,去年12月,國家版權局印發的《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以制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為契機,摸清我國民間文藝的現狀和保護訴求?!边@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指明了方向。
刻不容緩 版權保護形勢復雜緊迫
確保文學藝術創造的可持續發展,是版權立法的要旨所在,我國民間文藝作品進行版權保護當屬應有之義。但基于民間文藝作品特殊、復雜的屬性,是否能夠完全應用《著作權法》實現對其有效保護存在較大爭議。保護難點在哪里?如何突破限制?都成為業界聚焦的問題。
邱運華介紹,民間文藝一般是指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集體創作的、具有特定區域性的文學藝術,表現了不同區域、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價值傾向、倫理道德、情感趣味和審美情趣,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特征。民間文藝一般可以分為民間文學、民間表演藝術、民間工藝美術等類別,具有集體性、地域性、傳承性、變異性等特征。
“盡管在當今社會,眾多國家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給予高度重視,但也正是因為民間文藝存在上述特點,使其作品確權和立法保護存在相當大的困難。我國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方面也仍然面臨著相當大的難度,例如我國法律在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保護的時候,由于創作主體的模糊性,導致很多法律無法高效的利用,沒辦法真正做到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鼻襁\華舉例,比如,有些民間文學類作品是民族集體擁有的,類似民歌、神話、故事等,但也有地區性擁有的,比如說花木蘭的故事。各個環節有不同的權益人,所以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屬于這個群體的,而不是屬于某一個人的。因此,在對其進行法律保護時,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不能很好地明確創作主體。創作主體的群體性和不確定性,成為法律保護的難點。
英國考文垂大學客座教授Harriet Deacon對此表示贊同,她以民間樂曲為例,產生民間樂曲的地區都有可能會擁有一定的權利,很多傳統民歌可能是代代相傳的,唱這首歌的人不一定擁有著作權,而且已經沒有人知道最初的歌曲創作者是誰。Harriet Deacon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夠產生一個恰當的文化傳承記錄機制,以確保民間文藝在傳承中的法律權益。如何在知識產權和文化倫理方面進行協調,這不僅是在中國存在的問題,也是需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貴州省對民間文藝版權保護進行了諸多探索。在黔西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張敏看來,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推進的難點,首先主要集中在我國目前對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探索時間短,需進一步加強實踐。其次是不少地區的版權保護意識較弱,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提高社會參與度。最后是維權成本高,需進一步探索版權維權模式。
胡開忠通過梳理近年來有關民間文藝作品的法律糾紛案例,總結出了目前的爭議主要集中在民間文藝是否應該受到保護、權利主體的爭議、精神權利的保護和財產權利的爭議等問題上。
對策良方 制定民間文藝作品版權保護的中國方案
盡管民間文學藝術版權保護存在著諸多實踐上的困難,但與會嘉賓依舊對盡快推進該項工作抱有十分的期待,特別是在本次2022國際版權論壇上,啟動了8個試點地區的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工作,更是給予了業界充分信心。
在邱運華看來,試點工作的啟動,意味著翻開了版權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新篇章:“試點工作的啟動,能夠在實踐中通過細致的調研,探索出一條適用于民間文藝立法保護的科學道路,是有利于民間文藝健康發展的好事?!?/p>
胡開忠認為,要保護好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應當處理好多個方面的關系。這包括繼承與創新、理論和實踐、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和利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創新和利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國內保護和國際保護等多重關系。
胡開忠建議,可以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人的利益和公眾利益進行適當平衡;在制定條例時,既要充分尊重著作權基本原理,又要以實踐為基礎,摸清我國民間文藝的現狀和保護訴求,將著作權原理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制定出來的條例能夠真正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充分保護相關當事人的權利;要確定好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人的權利內容,即確定好著作權人的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同時,對于傳承人、收集記錄人、整理人、表演者等,應當給予適當的財產利益。在國際層面,應當堅持《伯爾尼公約》規定的國民待遇原則,在對等的基礎上合理保護其他國家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人的權益,使我國著作權人的權益也能獲得對等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